圖層混合模式,是Photoshop后期修圖學習的一個進階難點。多種多樣的圖層混合模式,為各種攝影后期特效,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現(xiàn)工具。
本文將深入淺出的講解圖層混合模式的基礎知識,并讓大家快速掌握風光攝影后期,常用的一些圖層混合模式。
要將兩個圖層混合在一起,以前我們只有一個工具,那就是調(diào)整圖層的不透明度。
兩個圖層放在一起,當上面圖層不透明度是100%時,只會顯示上方的圖層。
如果上方圖層的不透明度變成30%,那么呈現(xiàn)效果會變成上方圖層部分覆蓋在下方圖層上。最終顯示30%上方圖層,70%下方圖層,形成混合效果。
圖層不透明度會對整個圖層起作用,如果想讓圖層的不同區(qū)域有不一樣的不透明度,就可以使用蒙版。(更多關于圖層和蒙版的知識,請閱讀文章《PS的基石 - 圖層與蒙板》)。
蒙版白色部分表示,該圖層這些區(qū)域的不透明度是100%。蒙版黑色部分表示,該圖層這些區(qū)域的不透明度是0%。蒙版灰色部分表示,該圖層這些區(qū)域是半透明的。
如果我對極光圖層應用下面這個蒙版,那么極光圖層下方地面的不透明度是0%(黑色蒙版),極光圖層自帶的地面會被隱藏掉。
從而顯示出下方圖層的雪山,作為新的地景。
2. 不透明度混合圖層的局限性
改變不透明度(或蒙版)的圖層混合方法,雖然簡單,但效果有限。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圖層混合模式,來進行更快速、復雜的圖層混合。
比如后期疊加星軌,如果要用上面的方法,需要花幾分鐘時間,用蒙版把每個圖層的星星都摳出來,再疊加在一起。
而如果使用“變亮”的圖層混合模式,只需1步,幾秒鐘就能生成一個完美的星軌。
除了更快捷之外,圖層混合模式還可以生成更復雜的混合效果。
比如后期模擬丁達爾光柱,如果直接用畫筆畫出一個光柱,會顯得很假。
此時如果把光柱的圖層,混合模式改成“疊加”,則后期光效更加自然。
總而言之,圖層混合模式,是用函數(shù)的方法,對兩個圖層進行更復雜的混合。
這下面的每一個函數(shù),都對應了一種圖層混合模式。但我們并不需要記住和理解這些復雜的公式。
我們只要知道常見圖層混合模式,各自有怎樣的混合效果就可以了。
3. 常見圖層混合模式與效果
在圖層面板中,每個圖層默認都是“正常”的混合模式。如果用鼠標點擊一下,就可以看到全部圖層混合模式的下拉菜單。
Photoshop在軟件中,把27種圖層混合模式,歸類為了6組。
首先是“覆蓋組”,也就是上面的圖層覆蓋在下面圖層上。
默認的模式都是“正常”,上方圖層完整的覆蓋在下方圖層上,只能改變不透明度來影響混合效果。
“溶解”模式,相當于在上方圖層先打一些“馬賽克”,再覆蓋在下方圖層上,實際中用的極少。
第二組混合模式,我把他們叫做“去亮組”,他們的混合形式都是讓照片變得更暗,去除亮的部分。最常用的是“變暗”和“正片疊底”兩種方式。
“變暗”混合模式,就是同一個位置,取兩個圖層里面較暗的那個。所以兩個圖層中較暗的像素將作為混合后的保留,更亮的像素將被替換,更暗的像素則保持不變。
以前講過的去白邊方法,其實就是“變暗”模式的應用。
新建一個空白圖層,然后用仿制圖章,取樣所有圖層,把天空部分仿制到有白邊的山體上。
在“正常”模式下,效果如圖,仿制的天空圖層不僅覆蓋了白邊,也覆蓋了黑暗的山體。
把仿制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“變暗”。
因為仿制的天空比白邊暗,比山體亮。所以混合起來,白邊被替換成了更暗的仿制天空,但更黑的山體仍然不變,完美去除白邊。
“正片疊底”常用于素材的疊加。“正片疊底”后的效果,顯示由上方圖層和下方圖層的像素值中較暗的像素合成后效果,任意顏色與黑色重疊時將產(chǎn)生黑色,任意顏色和白色重疊時顏色則保持不變。
上面的黑色相框,就應該用“正片疊底”的方式混合到照片上。這樣邊緣的黑色會覆蓋住照片,但白色的中央,對下面的照片顯示不會有影響。
“去暗組”和“去亮組”一一對應,只不過效果完全反了過來,混合后讓照片更亮,去除較暗的部分。
應用最多的是“變暗”的冤家“變亮”,以及“正片疊底”反過來的“濾色”。
“變亮”混合模式,就是取兩個圖層各自更亮的部份混在一起,常用于星軌、車軌的合成。
只需要選擇一組連續(xù)拍攝的星空照片圖層,把混合模式改成“變亮”。
這樣每張夜空照片中最亮的部份,也就是星星部份就會顯示出來。由于星空相對地球的運動,每張星星的位置都有所不同,從而顯示出了星軌。
“濾色”和“正片疊底”一樣,常常用于素材的合成,只不過是完全過濾黑色,顯示亮色。風光攝影常見的焰火疊加,就是一個例子。
搜索“煙花”的素材,基本背景都是黑色。
所以我們拖動煙花素材到照片相應位置。
把“混合模式”改為“濾色”,黑色的底板就完全看不見了,亮色的煙花正常顯示。
“對比組”的混合模式,都是以128的中間亮度為界,讓亮的地方更亮,暗的地方更暗,起到增加對比的作用。
風光攝影常用“疊加”混合模式,結合黑白畫筆,來強化物體的立體感。
新建一個空白圖層(或者中灰圖層),然后在要提亮的地方刷上白色(或亮灰色),在要壓暗的地方刷上黑色(或者暗灰色)。
“正常”模式下,這個圖層會覆蓋掉下面的圖像,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。
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“疊加”,下方圖像重新顯示,但剛剛涂黑的地方變得更暗,涂白的地方變得更亮,立體感更強了。
“疊加”和“柔光”圖層,還常常用于光線的渲染。
主要的區(qū)別是,“疊加”的效果更強烈,而且更受到下方圖層影響,因此渲染出來的光線更通透強烈。
“柔光”的效果更加溫和,同時受上方圖層影響更多,因此會顯得有點霧蒙蒙的。
倒數(shù)第二組叫做“差值”組,都是兩個圖層進行減法類的運算。
其中“差值”是我用的比較多的混合模式,用來檢驗圖層是否對齊,三腳架是否有位移。
比如我有同一機位的兩張星空,要拿來堆棧。
堆棧的前提是三腳架不能有位移。因此我把上方星空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“差值”,此時畫面中有亮色邊緣的地方,就是沒對齊的區(qū)域。
這兩張照片在差值模式下,山峰周圍出現(xiàn)了亮邊,說明三腳架有位移,兩張的山峰不在一個位置。
對齊后,山峰應該顯示完全重合,差值模式下呈現(xiàn)出沒有雜邊的黑影。
最后一組,是“色彩組”。
“色相”的混合模式,就是上方圖層只取色相值,和下面圖層混合。
“飽和度”的混合模式,就是上方圖層只取飽和度值,和下面圖層混合。
“明度”的混合模式,就是上方圖層只取明度值,和下面圖層混合。
“顏色”的混合模式,則是上方圖層只取飽和度值和色相值,和下面圖層混合。
S型曲線,在增加對比度的同時,也會強化照片的飽和度,常常造成失真。
所以有時我們可以把曲線圖層的混合模式改成“明度”。
這樣曲線圖層只會改變下面照片的明度,而對色彩不會有作用了。
歡迎關注@Thomas看看世界,
每周學會一個攝影技能。